有读者在后台请求:来点烧脑的电影。
我回答:可以。
为了迎接即将上映的诺兰新片《信条》,不妨来点仪式感,整理一些烧脑电影,推荐给大家。
电影之所以烧脑,很多时候来自于片子的设定、故事讲述节奏、结构,语焉不详、声东击西、欲言又止的叙述方式。
从迷雾重重里需求真相,从戛然而止里脑补后续,从层层细节里挖掘多重意义,从反转又反转里整理思绪,是看烧脑片的乐趣所在。
谈烧脑电影,先把诺兰的这几部片补了吧。
诺兰的片子善于玩电影结构,且电影结构往往与片子的故事相得益彰。
譬如《记忆碎片》,男主患有“短期记忆丧失症”,仅凭借着一段段碎片式的记忆,寻找杀妻凶手。
片子的故事讲述方式便是一段一段的片段式讲述,倒叙、顺序讲述结合,再搭配彩色、黑白段落分明。
观众的观感彷佛跟随男主一样,从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里拼凑故事的真相。
再譬如《盗梦空间》,片中最重要的设定,便是人可以潜入另一个人的梦中,盗取或植入重要信息,并且在梦中可以继续进入梦中梦,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,一层一层深入。
片子一样在故事结构上竭力匹配故事讲述,层层递进,层次分明。
致命魔术就不想介绍,看就对了。
《看不见的客人》是16年评分最高的悬疑犯罪电影,到今年为止,已被多个国家翻拍,足见这个片子剧本之精炼。
为了逃避法律制裁,一个人究竟可以撒谎到怎样的程度,为了讨回公道,一对父母可以多么多不可思议。
《海市蜃楼》为该导演在18年的新作,故事运用了时空穿越的元素,相比《看不见的客人》,有所不足,但依旧能够一看。
当我们问自己:烧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我脑海里的第一个回答是:请完完整整看完一遍《神探》,然后聚焦到电影的片尾,试着把自己代入到安志杰这个演员的角色里,他该如何摆枪,才能让自己完美脱身呢?
那个时候,你就一切都明白了。
环形叙事结构电影,如果了解了这个结构。
这个片子其实也没那么烧脑,第一次看还是很有意思的。
无限循环,首尾相连。往前一步想一想,这种恐怖其实是无间道。
每一个人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: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,或者是我不做那件事情,后来会怎么样呢?
《蝴蝶效应》大概能够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:过去的任何一个小改变都将影响往后的一生,人生里总有遗憾或不幸,我们没有办法通过重复改变过去而修正或改写所有人的命运。
电影《蝴蝶效应》曾经拍过好几个版本的结尾,建议都看看。
那么时空旅行类的片子不妨再来一些吧。
在悬疑烧脑类的电影里,经常可以看到相同的设定,比方主角死了又活,活了又死,一直死,一直活,像游戏一样,直到主角去到关键的剧情里,找到了关键的钥匙。
当然,了解了这种游戏化的设定后,片子其实都没那么难懂。
如同前面的某部片子一样,许多电影的最终设定是“原来我要杀的是我自己”,这类就不写片名了,省得剧透。
“密室”(孤岛、列车、山林、大楼等密闭场景)凶杀或逃生,是不少烧脑片的常见题材。
上述这几部够喝一壶了。
那么,就先到这里吧。
当然还有无数的经典电影、小众电影没有被提及,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补一补。
我准备准备,要去看《信条》首映了。
虽然还在去看的路上,但这一刻,我还是想在这个话题下先推荐这部《信条》,等什么,买票吧